“北京阴,河北晴,天津局部下大爷。”
△人山人海的狮子林桥,堪比奥运会决赛现场。(图/视频截图)
谁也没想到,保持着几十年“高台跳水”纪录的天津掰掰们(“伯伯”的天津方言叫法)突然带着城市文旅一道出圈。
狮子林桥,天津海河上的众桥之一,从掰掰们的休闲活动区成为“奥运会天津跳水分赛场”,再晋升为“8A级景区”,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。
赴津游客的to do list里,第一项已经由“听相声”快速改为了“看跳水”。毫不怀疑,未来天津人将面对的灵魂拷问,也会由“你会说相声吗?”变成“你会跳水吗?”
大爷们走红以后,盘头大姨、只吃油酥烧饼的海鸥等天津特产轮番登场,给了许多只知相声、快板的外地朋友不少“津”的震撼。
天津,你到底还有多少惊喜,是我们不知道的?
最有个性城市排行,天津必须第一
这个夏天差点就这么平淡地过去,“咚——啪啪啪啪啪”,幸好在尾声,有天津掰掰跳入海河,溅起精彩的水花。
有人说,掰掰们在一声声叫好声中迷失了自我。有人说,自己寻觅多年的真·松弛感居然在一群北方老头身上找到了。走再多次City Walk,都不敌看一次City Jump有效。
△这份“天津大爷跳水观演攻略”请收好。(图/微博@天津人的天津)
据天津本地UP主“植物椿”介绍,过去狮子林桥下有个哪吒闹海的雕像,安全起见,并没有掰掰们去那儿跳水。但“老天津卫跳河队”这个神奇组织长期存在。
所以“跳海河”并非博眼球的流量行为,而是掰掰们几十年来坚持的生活方式之一。
天津掰掰跳水,时不时还能附赠一两句充满了人生哲理但不强行说教的金句。譬如这句“生存1分钟,快乐60秒”。
和刻意营造出的紧绷“松弛感”不同,海河边真实的欢乐氛围,吸引了越来越多自发加入的参与者。
掰掰们跳河,年轻人争相在岸边当起了啦啦队兼野生裁判,有才艺者甚至还带上了乐器,现场配起了BGM。
△狮子林桥边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,没有跳桥的经验,在旁边当裁判也能收获满满的快乐。(图/小红书截图)
不少年轻人把此处当作了有效“减压中心”,想知道活出风采的“显眼包”“顶级E人”有多快乐吗?去狮子林桥边看看花式入水的掰掰们就知道了。如果想尝试打开自我,只需要混在加油助威的观赛队伍中就好。
△是什么顶级热闹,连阿凡达也要来凑一凑?(图/微博截图)
如果说,跳桥掰掰们帮大家找到了苦苦寻觅的Chill感,那么天津盘头大姨们,就治好了所有人的“精致羞耻症”。
盘头大姨,天津的“特产”之二,风姿绰约不输以各种姿态跳桥的掰掰们。
玫瑰花、孔雀羽、编花篮……盘头大姨在发型想象力这一块尚未遭遇对手。头发是万用材料,小发簪、发夹充当点缀,在一双双巧手下,头顶的艺术品闪亮登场。
当年轻人还在为高颅顶还是湿发、全头染还是挑染争执不休时,盘头大姨们已经在发型与发色的搭配和运用上登峰造极。
在天津,大姨们的发型可以是蓬松的、顺滑的,还能是镂空的。发型设计,既能是一门艺术课程,还能是一门建筑课程,想要高而不歪、立而不倒,谁说不需要一点建造技巧呢?
△谁看到这样的发型,不说一声身怀绝技。(图/视频截图)
虽然关于盘头大姨,有许多“天津第一不好惹”“能把人骂化了”的传说,但归根结底,她们仍是一群人到中年但依然爱美、爱捯饬的老姐姐。
她们的每一根发丝都仿佛在高喊:“姐的时尚态度,全在头里了。”
能把“人人有个性”变成一座城市共性的,也只有天津了。甚至,天津自带的个性buff是针对全体生物施展的,连海河边的红嘴鸥都不“放”过。
据说在天津人充满宠溺的投喂下,每一只盘旋在海河边觅食的红嘴鸥,都成功养成了只吃油酥烧饼的本地饮食习惯。
△大爷对海鸥的爱,是真的。只能说,津鸥们的饮食习惯都是本地人宠出来的。(图/网页截图)
当外地红嘴鸥们还在纠结“该飞去哪儿,整点薯条,还是面包”的问题时,津鸥们已经认准了天津老味儿。
“佛罗里达”和“佛罗伦萨”,都是它
天津人,不管男女老幼,都爱把“姐姐”挂在嘴边,而这座城市确实自带“结界”。
结界外,大都市白领们都埋着头步履匆匆;结界内,最卷的大厂来了,也得乖乖在下午六点熄灯关门。因为“在天津,能卷的只有煎饼果子”。
结界外,矫情的“想你风”刮遍了大江南北;结界内,路牌只会冷酷地说“没空想你”这样的大实话。
△各省人苦之久矣的“路牌风”,终于在天津提到了铁板。(图/@小红书截图)
天津人实在太有趣了,他们仿佛是一种自出生起就带有抛梗、接梗能力的生物。用一位天津同事的话来说,就是“见不得话掉在地上”。 再烂的梗到了天津,都必将经历一遍脱胎换骨大改造。
有趣的天津人,便是天津城市景观的“发明家”,他们亲手将天津塑造成了中国版“佛罗里达”——这里也不养闲人。
正如前文所说,跳桥只是掰掰们众多生活方式的一种。
当这种季节性活动伴随夏天的远去而“退市”,在地铁上锻炼的掰掰、顶水骑车的掰掰、花式溜冰的掰掰等又会接棒出现。津式生活的内核,便是这种随性、自在的表达。
想要在生活中不断整活儿逗乐自己,必须长期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,其中诀窍就藏在一句天津名言里——“嘛钱不钱的,乐呵乐呵得了。”
想你的风吹不进天津城,自由的风却从天津吹进了全国各地年轻人的心坎里,带着幽默、逗趣的气质,横冲直撞。
天津人的这种随性江湖气,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不无关系。
天津建城,与护卫京畿和保障漕运息息相关。据史料记载,明成祖朱棣从天津走水路去往沧州,此地因“天子津渡”,故名“天津”。
被朱棣抽调来驻守天津的安徽军士,成了“天津卫”最早的居民。皖北方言混合着北方话,有趣的天津方言渐渐形成。
“先是河运,后改海运,皆须通过天津。”到了清代,京城对天津漕运的依赖日益加重。天津成为南北往来的要冲,也是京城鱼、盐、杂货的主要供应地。
天津的城市属性,渐渐由军事转向贸易,汇集了贩夫走卒、五行八作,市井生活由此成为城市的底色,随遇而安的洒脱气也成为了天津人自带的基因。
如果说天津人的灵魂里都有一个“佛罗里达”,那么从天津的外观风景来看,这座城市则更有“佛罗伦萨”的风韵。
这里指的不是武清区的佛罗伦萨小镇,而是在天津市区内,就装着一个“小欧洲”。
九国租界,在这里留下了上个世纪欧洲建筑艺术的缩影。红砖住宅、教堂、银行……这些历史的伤痕,如今也成了年轻人常去的拍照胜地。
海河之滨坐落的意式风情区,完整保存了100余座百年前的古老建筑。解放北路,别名东方“华尔街”,一连串恢宏的西洋银行建筑见证岁月更迭。
散落在城市各处的、风格不一的建筑,共同构筑了一个巨大的万国建筑博览园。
一座天津城,半部近代史,洋气与市井气共同构筑了城市的表里。
比佛罗里达更“俊”(zun四声),比佛罗伦萨更“哏”,这份独属于天津的魅力,值得你的一声“嚯——”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九行Travel (ID:jiuxing_neweekly),
作者:阿祯,编辑:道喵叽